新年首月交付超35萬輛,上汽集團迎來“開門紅”
2025年,上汽集團迎來銷量"開門紅"——1月份,上汽集團實現整車批售26.4萬輛,同比增長7.9%,終端交付35.3萬輛,領跑國內汽車集團,其中新能源車終端交付8.7萬輛,同比增長35%。這一成績猶如一記響亮的開場哨,為上汽集團新一年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。
新華財經上海2月6日電(李一帆) 2025年,上汽集團迎來"開門紅"——1月份,上汽集團實現整車批售26.4萬輛,同比增長7.9%,終端交付35.3萬輛,領跑國內汽車集團,其中新能源車終端交付8.7萬輛,同比增長35%。這一成績猶如一記響亮的開場哨,為上汽集團新一年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。
在汽車行業這片競爭白熱化的"紅海"之中,每一次的銷量攀升都來之不易。上汽集團憑借深厚的技術底蘊、前瞻的戰略布局以及對市場趨勢的精準把控,穩健前行,持續穩固自身的市場地位,并在近兩年不斷拓展創新版圖。
破浪前行,轉型升級再出發
回顧2024年,上汽集團成績斐然。全年銷量達到463.9萬輛,自主品牌銷量占比達60%,新能源銷量超123萬輛、創下歷史紀錄,海外終端交付108.2萬輛,同比增長2.6%,產業鏈健康度不斷提升,延續企穩回升勢頭。
上汽集團的成績,離不開其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與行動力。2024年,上汽集團圍繞《上汽集團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(2024—2027年)》,提出了"五大戰略任務"和"五大關鍵舉措",為集團的發展指明方向。
包括自動駕駛在內的智能電動技術成為改革重點領域之一,近十年來,上汽集團在智能電動核心技術領域投入近1500億元,獲得了26000余項有效專利,厚積薄發。2024年,上汽集團在技術創新方面動作不斷——
加大在固態電池、L4自動駕駛、氫能等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,建立起涵蓋純電、混動、氫能三大整車平臺的"七大技術底座",包括"星云"純電專屬系列化平臺、全新"珠峰"機電一體化整車架構等,技術應用呈現"井噴"效應,全面進入2.0時代。這些技術底座的建立,不僅提升了上汽產品的核心競爭力,也為未來的車型開發提供了更多可能性。
在當前熱度最高的智能駕駛領域,上汽集團保持著合作開放的態度。結合集團旗下品牌定位,與地平線、華為、Momenta、大疆等尖端科技公司合作,制定滿足不同價位用戶需求的智駕方案。例如,在端到端大模型助力下,高端品牌智己汽車已實現無圖NOA"全國都能開、都好開"的行業領先水平。此外,上汽賽可智能主導研制的L4級Robotaxi已經在上海、蘇州和深圳落地運營,累計行駛里程已達400萬公里,展示了上汽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實際應用成果。
民生證券指出,2024年,上汽集團整體終端強于批發,平穩去庫,有效降低了經營風險。對于站在轉型十字路口的上汽集團而言,2024年其改革已正式步入深水區。
2025年開年,上汽集團延續改革創新的步伐,在產品布局上動作頻頻。1月10日,上汽集團和寧德時代正式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,雙方將進一步推動在技術共創、整車及電池后市場、海外業務拓展、車電分離等多個領域的合作,全方位構建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生態體系。例如,在動力電池研發上,寧德時代為上汽集團定制開發產品,麒麟電池、神行電池等前沿技術優先應用于上汽旗下車型,強化其在電池技術領域的核心競爭力。
目前,上汽集團已經全面掌握了新能源時代、智能化時代所需的所有核心技術,擁有雄厚的技術積淀和底蘊,將有力支撐自主品牌業務持續向上突破,并實現對合資企業的產品賦能。
握指成拳,大乘用車成就"團體冠軍"
據乘聯會統計,2024年中國汽車累計零售銷量2289.4萬輛,自主品牌年度零售份額突破60%,在中國車市已經取得領先優勢。與車市走勢相呼應,上汽乘用車也是上汽集團應對挑戰、把握機遇的主力軍。
在2024年,為提振品牌聲量,上汽乘用車大刀闊斧地實施了一系列產品體系變革舉措。
通過重新規劃品牌定位和產品線,榮威和飛凡兩大品牌實現了深度融合,充分整合優勢資源,全力打造核心品牌競爭力。其中,飛凡品牌肩負起榮威品牌高端化的重任,同時,雙方在經銷商門店等資源方面進行整合,截至目前,榮威飛凡雙品牌授權店數量已擴展至上百家,極大地提升了品牌的市場覆蓋面與影響力。而MG品牌則將發展目標明確設定為海外市場穩步向上、國內銷量實現翻番、產品單價持續提升,在全球市場中展現出更強的競爭力。
智己在2024年積極布局高階智能駕駛領域,取得了顯著成果,目前已實現無圖城市NOA全國開通并推送全系車型,自主研發的"一段式端到端直覺式智駕大模型"使其成為行業內首個同時具備L2、L3、L4級智能駕駛量產能力的品牌。值得一提的是,2024年12月25日,智己完成94億元融資,募集資金將進一步用于數字智能底盤、線控轉向、智能駕駛等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并加快新產品的推出,進一步提升智己品牌在高端智能汽車市場的競爭力。
同時,智己與飛凡的研發業務正式并入上汽集團創新研發總院,研發總院確立起上汽乘用車"大單品"的開發模式,通過平臺化、規格化,做到了擴大單品規模的同時有效降低了成本。
2024年,上汽乘用車推出了一系列重磅新車,包括榮威的iMAX8 DMH新陸尊、D7 DMH世界冠軍版、全新飛凡R7以及MG的MG ES5、MG7 2025款、新一代MG5等車型,涵蓋SUV、MPV、轎車、跑車等多個細分市場,組成了上汽乘用車的新一代高價值產品矩陣。
出海方面,盡管面臨歐盟反補貼等不利因素的影響,MG仍實現2024年終端交付108.2萬輛,同比增長2.6%。其中上汽MG在歐洲銷量突破24萬輛,實現逆勢增長,充分展現出上汽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強大競爭力。
2025年,上汽海外市場頂住外部壓力,1月實現終端交付9萬輛,同比增長7.8%,環比增長12.5%,繼續保持行業領先。
進入2025年,上汽乘用車喊出了"上汽行,皆上乘"的口號。榮威、MG、飛凡、智己等品牌均將迎來產品大年,計劃面向全球市場推出多款純電、增程、插混和燃油車型。此外,上汽研發的固態電池預計也將在2025年搭載在部分車型上,其具有能量密度更高、安全性能更好、適用范圍更廣、成本更低等優勢,有望為上汽乘用車的產品競爭力帶來質的提升。1月,上汽自主品牌延續此前的昂揚發展態勢,終端交付20.6萬輛,占集團整體銷量比重較上年同期提升近6個百分點,為全年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。
國聯證券分析認為,目前上汽高階智駕已經進入新階段,技術底蘊深厚,看好上汽在內生追求增長以及外界多方的共同支持下,以智能化為抓手開啟新一輪增長,2025年有望實現銷量反彈、經營企穩的工作目標。
技術共創,合資品牌解鎖增長新密碼
上汽乘用車的表現可圈可點,上汽合資品牌同樣成績斐然。1月,上汽大眾銷量75150輛,進一步夯實了2024年的轉型基礎。
2024年,上汽大眾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,全年銷量超過114萬輛,再度穩居合資單一品牌銷量榜首。在燃油車市場,大眾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高達8%,位居單品牌燃油車市場首位;而在新能源領域,大眾品牌新能源車型銷量超過13萬輛,持續引領合資純電市場。
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和精真估聯合發布的《2024年12月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報告》顯示,上汽大眾途觀L勇奪20萬至25萬合資中型SUV保值率冠軍,ID.3榮獲合資純電緊湊型車保值率冠軍。
面對電動化轉型趨勢和市場競爭壓力,上汽大眾采取了"油電共進"的發展策略。一方面,穩固燃油車市場的重要基本盤,全力確保市場占有率,延續2024年下半年的銷量上漲態勢;另一方面,不斷在各品牌、各序列新能源車型上持續創新,提升電動化與智能化水平,以鞏固ID.系列的產品優勢。
2024年11月26日,在上汽大眾成立40周年之際,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在上海簽署延長合資協議,進一步加強長期合作伙伴關系,將上汽大眾的合資期延長至2040年,共同技術賦能合資企業。
按照上汽大眾的規劃,2025年將有多款全新車型和改款車型上市,在經銷商網絡建設方面,上汽大眾及上汽奧迪品牌計劃在淘汰部分低效網點的同時,實現凈增100家,并且不斷革新營銷服務團隊的標準,提升服務質量。
2024年11月7日,上汽與奧迪深化合作,迎來全新里程碑,推出全新品牌——AUDI。新品牌使用"AUDI"字母標識,品牌車型將基于智能數字平臺(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)打造,專注中國市場。2025年,上汽奧迪的網絡狀態為雙品牌戰略做好準備,新產品A5L sportback(智駕方面會和華為合作)和AUDI首款車型,將會成為ABB豪華陣營里的絕對黑馬。
上汽通用在2024年通過減少庫存、按需生產、保護價格體系及降低固定成本等措施,從2024年第三季度起實現了終端月銷量六連漲,經銷商庫存也已減少50%以上。2024年第四季度,上汽通用成功實現利潤回正。國泰君安證券研報指出,上汽通用2024年實現渠道去庫存超20萬輛,庫存水平回歸健康狀態,2025年輕裝上陣,有望逐步企穩回升。1月,上汽通用實現銷量33641輛。
別克品牌將在2025年覆蓋純電、插混和增程等所有主流技術,凱迪拉克也將實現混動與電動的全面轉型;在產品研發上"挺進",2025年繼續升級奧特能平臺,推出全新的增程技術,同時智艙和智駕將升級為新一代芯片架構,人工智能也將大規模應用于上汽通用產品;在渠道建設上"共進",持續強化和經銷商的戰略合作關系,恢復網絡盈利能力,提升合作伙伴的信心。
2025年,隨著1月銷量迎來"開門紅",上汽集團已經站在了新的發展起點上。戰鼓正在擂響,無論是集團整體的戰略升級,還是上汽乘用車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的持續創新,亦或是上汽合資品牌的積極變革和發展,都為上汽集團在新的一年實現更大的突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